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我们与您携手共赢,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!

□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红

银行理财不再是“稳定的幸福”。近期,一向“稳健”的银行理财,开始出现本金浮亏,让不少市民忧心忡忡。

购买银行理财为什么会亏钱?这次银行融资可行吗?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。

多家银行理财股跌破净值

6月14日,家住武昌的市民张先生打开手机银行,点击了上个月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。页面上出现的“绿色”数字让他感叹不已。

“我们仍然在亏损,”张先生说。 5月18日,他从银行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。没想到从6月初开始就出现了亏损。

近期,银行财务损失成为热门话题。由于发行的理财产品跌破净值,平安银行仅在一个投诉平台就收到了300多起投诉。同样引起关注的还有招商银行,其销售旗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“季销一号”,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-4.42%。与此同时,该行同系列产品“齐基开2号”也处于浮动亏损状态,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-0.73%。工行、建行、中行等产品也跌破净值。

不少网友也表示,自己通过支付宝、微众银行等渠道购买的理财产品,本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亏。一位网友表示,“我买了一个稳健理财产品,结果居然下跌了,简直不敢相信。”

记者在招商银行手机APP上看到,“快开1号”的风险等级为“R2较低风险”。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,不参与股票市场。从其风险程度来看,跌破净值的情况确实很少见。看。

但统计显示,20余款银行理财产品最新净份额已跌破1,且大多是刚刚成立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。

债市高位波动是最大诱因

银行理财产品,尤其是固定收益产品,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低风险投资。在投资者乃至很多机构专业人士眼中,基本都是与保本、保收益挂钩的。现在浮亏是什么原因?

记者就此采访了一家股份制银行的财务经理。她表示,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动亏损,主要是受到债券市场的影响。 5月份以来债券市场下跌,因此这些理财产品尤其是债券类理财产品出现了浮亏。

普益标准近期发布的报告也显示,随着疫情影响减弱、国内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,政策逐渐从“宽松货币”转向“宽松财政”,债券市场到期收益率上升,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回报率下降影响了银行固定收益净值产品的表现,较基准有所下降。

此外,上述接受采访的理财经理还表示,银行销售理财产品这么多年,不可能在投资过程中出现收益波动。这只是因为之前的产品估值方法不同,投资者看不出来。 “过去,银行理财产品大多采用摊余成本法对债券进行估值,债券市场波动每天都会均匀分布,净值波动并不明显。但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, 2018年,大部分产品都必须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,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实时传导到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上,这也是目前投资者看到的浮亏现象出现的原因。 ”。

闭着眼睛买金融产品的时代已经结束

该理财经理还表示,跌破净值的相关产品大部分尚未到期赎回,准确的说只能用浮亏来形容。事实上,大多数债券持有至到期时,最终收益率会更接近利息收入,不会出现净损失。 “一些投资者已经反应强烈,希望赎回净值理财,投资风险较小的存款产品。”

普益标准研究员表示,投资有风险,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属正常。保本理财、刚性回报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。投资者应改变对金融产品的印象,适应净值波动。投资者如果想追求比银行存款略高的回报,就必须开始适应相应的风险。即使风险承受能力很强,投资者也必须改变“低头闭眼”的理财方式,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。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(文字信息+图片素材)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,仅用于学习参考,如有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,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我们与您携手共赢,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!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2-7207-3477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二维码
线